魏老师、李老师、白所长,还有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正式报告以前我有几个说明,我等一下要报告,有很多的数据是来自这个统计,这是逐一进行了统计,这些资料一个来自居延汉简,一个是居延新简,另外包括肩水金关汉简1~4。因为肩水金关大概下个月才会出版,所以说其实这个研究等于是还没有完成的研究。中途因为今年4月海昏侯开了一个会,所以我用一部分的时间去写的这一个昌邑王国简的问题,昌邑王国简的研究,其实也部分来自这个统计。当然昌邑王国简主要是针对认为昌邑王国他们的戍边是受了昌邑王被废影响,这个看法应该是不对的,所以说就应该根据这些统计所得的。首先作为一个说明,因为等下有些数字你可能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说进行了一个处理。
研究汉简的大家都知道,这个是原来居延汉简的编号。EPT是这一个居延新简,它主要是破城子那个为主。这些EJT就是肩水金关汉简,所以我的报告在这里。这个文章希望可能在年底以前看能不能写好,因为肩水金关7月出版,8月16号开始开会,开到19号。本来讲是8月8号开,现在又往后推迟,可能是跟张德芳馆长他们要去台北故宫有关系。因为他们去台北故宫8月1号去,8月7号才回来。因为秦俑与秦文化的特展,去了八个人,他们肯定是联络了开会的时间。肩水金关五的出来,应该还可以进行一些数字的统计。
这个报告是《居延戍卒戍地与相关问题》。其实戍地主要是指在甲渠候官跟肩水金关汉都尉府所辖的地区出土的大量的戍卒的名籍简的一个分析。这三张图,这个是托魏老师的福。好像是2003年到居延考察时候拍的,这个是甲渠候官都尉府。这个是从金塔文物局局长的一本图册上摘下来的,主要是肩水金关,跟大湾、地湾几个遗址,当另外那个额济纳整个的一张图是比较小一点,可能看不太出来。这是他们做了一个模型。
我要报告的戍卒,主要是讲田卒跟戍卒两种,因为广义的戍卒其实还包括了这一个隧卒、障卒,甚至包括的河渠卒。其实河渠卒应该是治渠卒。在原来的一个居延汉简称为河渠卒,其实应该是治渠卒,因为最新的红外线的照片,已经认为河渠卒的释文是不对,所以跟肩水金关一样都是治渠卒。有关戍卒的研究,周宇有一篇文章在《国际简牍学报》(似应为《简牍学报》),他是把戍卒、田卒都混合来看,混在一起来看,可能会出现某一些分析的盲点。
刚才讲过主要的资料: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跟肩水金关汉简,当然这一些汉简的命名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是否妥当?我们今天不做太大的说明。
戍卒的籍贯,跟戍地的问题,其实很早就已经有学者关注过,石洋他在两汉三国期的“佣”里头有一个注解,他说这一个利用的尹湾汉墓,东海郡吏,他犯了罪被罚戍上谷。其实从居延汉简来看,石洋这里他引的,说是侯旭东告诉他从赵宠亮书里头看到,到居延地区的戍卒,它是有一些籍贯性的限制,并不是来自全国各地都有。在这一个史书里头,我记得还看到有一条史料是到朔方戍边的。看过以后,前两天就是再找不到,到底在哪一卷里头不是很记得了。但是这个石洋引用的,侯旭东告诉他的,说尹湾汉墓简牍里头有郡吏,因为犯罪以后被罚戍到上谷,但是严格讲不应该是编户民了。因为在汉代另外秦汉时代这个是谪戍,因为这个吏犯了罪以后罚去戍边,这是一种惩罚性的,不应该跟编户民看成相似。
虽然他们有注意到戍卒的籍贯是跟戍地有关系,但是我这里要分析的是,在甲渠跟肩水金关两个大范围底下,这个戍卒,他们的戍边的分配的情况。1930年贝格曼他们的考察,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张九辰他们有做了两个专门的研究。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后来有一个先生是到过台湾,因为当时他们是为了调查从柏林到北平跟上海的航空的航线。所以说在北平招募了三位大学生去做气象的研究。后来有一位刘衍淮先生,到德国留学,后来在中国创立了第一个气象系,也到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当气象主任。1949年以后到台湾,对于战后的气象的建设有关系。刘衍淮先生后来在台湾师大地理系教书,他就写了好几篇有关额济纳河风水的相关的记录,这个是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
对于居延简的研究,以往的学者,他们都关注到戍卒的籍贯的问题,所以张寿仁的这个硕士论文《居延汉简吏卒籍贯之地理分布》。另外还有赵宠亮,他的《行役戍备——河西汉塞吏卒的屯戍生活》这个书,也有关籍贯的整个分布。另外黄艳萍文章在西南大学文献所创所30多周年的文集里头,但是他只根据肩水金关一来做分析。当然这一些的研究过程之中,随着简牍的公布、增加,所以分析之间当然也有所不同。但是你光注意到这一些戍卒的来源,他的籍贯是哪里,可是我们反向来思考,就是说他在这个居延地区,它的整个一个戍边还是有一些情况不太一样。比如说有一些甚至他都集中在肩水金关,甲渠候官几乎看不到。
我今天的报告,就是利用这一种反向的这一个思考来看问题。分析居延新简跟肩水金关简,它们的出土地是很清楚,这个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比较大的是1930年出土的居延汉简。居延汉简一般它的编号是用第几包,前面那个编号是第几包,后面才是它的简数的编号。在这个居延汉简甲乙编,它有这个居延汉简出土的地点表。谢桂华先生、李均明先生、朱国炤先生他们的居延新简后面也有一个出土的表。但是这个出土的表其实里头是还有一些错误,所以对照的时候还是要很小心。吴昌廉有《居延汉简“标号”与出土地点关系探微》,他就指出了居延汉简甲乙编,它里头这个编号是有一些有错误,这一篇文章登在《简牍学报》第六期里头。这是赵宠亮的书,赵宠亮是王子今先生的博士生,现在在四川,编《四川文物》。
我们从这一个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跟肩水金关1~4,针对戍卒、田卒这一些的来分析,我们发现魏郡的戍卒有81位,在甲渠候官的有63人,在肩水金关的有18人;田卒17人,甲渠候关3人,肩水金关的有14人。
另外张掖郡的本地,我们查到戍卒是41人,在甲渠候关、肩水金关两地的,大概很平均;田卒,只查到2枚简,两个田卒(简)都是在肩水金关这些地区出土。
另外东郡,戍卒33个,甲渠候官有20个,肩水金关有13个;田卒都在肩水金关。
淮阳郡的戍卒,甲渠候关两个,肩水金关有50个;田卒35个,多来自肩水,多到肩水金关。
昌邑王国,在戍卒方面有3个,都在肩水金关;田卒有14个,其中有13个在肩水金关。昌邑王国简,除了戍卒、田卒之外,另外还有校士,学校的校士,应该是“拘校”的问题。张春树先生把它当作牧士来看是不对的,因为“中研院”用红外线新做的释文还是做成校士。王子今先生有一篇文章,汉简中的“校士”跟“拘校”制度,所以张春树把它当成牧士,是养牛养马的,这是不对。昌邑王国简它只有36枚,张寿仁考证有36枚,但是它不完全都是戍田卒,而且昌邑王国简只有在居延汉简看到,居延新简竟然没有。昌邑王后来改成山阳郡,可是我们在居延汉简跟居延新简里头,竟然没有看到山阳郡的这些人,所以我在谈昌邑王国简,那个问题的时候,就这里提出跟我学长不同的看法,就透过简逐一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