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了,饭量咋样”这句话最早究竟是谁说的?读战国(68)

“廉颇老了,饭量咋样”这句话最早究竟是谁说的?读战国(68)

赵悼(dào)襄王

。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孙子、赵武灵王的曾孙。

赵悼襄王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因为他把廉颇逼得出走魏国,以致赵国无将可用,后来后悔了,

想再挖他回来

廉颇是赵国资深老将、三朝重臣。想当年,赵惠文王曾被迫参加秦昭襄王的“渑(miǎn)池会”。赵惠文王担心肉包子打狗,一面令蔺相如陪自己赴约,一面令廉颇呆在邯郸,主持赵国一个

重大事项

——

一旦自己真的有去无回,廉颇负责扶太子继任赵王,以断绝秦王的割地要挟

后来赵惠文王安全回国,重封蔺相如,却忽略廉颇,害得他与蔺相如大闹情绪,

以至于后来上演

“负荆请罪”和“将相和”

的故事。

赵孝成王时,赵王误中秦国“离间计”,以赵括取代廉颇,致使长平大败。九年后的前251年,面对燕国入侵,赵孝成王再度启用廉颇。

廉颇不负所望,大破燕国,一直打到燕国都城。

廉颇因此一战,被封“信平君”,代理赵国国相。

6年后的前245年,赵孝成王驾崩。其子赵偃(yǎn)即位,他就是本故事的主角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或者不喜欢廉颇,或者嫌他太老,登基后,立即要用另一名将军乐(yuè)乘取代他位置,接管其兵权。

廉颇当场大怒,因为这是他第二次被免职下岗

长平之战廉颇被赵括取代,致使45万赵国军人死于秦国之手。这个惨痛的教训,别人也许会忘,但廉颇永远不会忘、不敢忘。

廉颇

不愿当年长平一幕重演

,从国家命运着眼,为个人前途考虑,他拒绝将军职让给乐乘

乐乘王命在身,自然毫不退让,逼廉颇交权。廉颇不听,攻打乐乘,乐乘败走。

廉颇害怕被赵王处罚,不敢再呆在赵国,于是逃往魏国。

此时的魏君是已在位32年、垂垂老矣的魏安釐(lí)王。

他对前来投奔的廉颇,只收留,不信任、不重用。

廉颇离开赵国后几年,赵国屡屡被秦国打击。赵悼襄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跟父亲一样的大错,开始怀念廉颇。

他想再度启用廉颇

赵悼襄王于是派遣赵使前往魏都大梁慰问廉颇,看他是否还可用。

而衡量是否可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力和饭量——“廉颇将军老了,饭量咋样?

这便是“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句话的原始出处

廉颇的仇人、赵王的宠臣郭开

唯恐廉颇回国得势后对自己不利,于是暗中贿赂赵使,让他务必说廉颇的坏话,绝其回国之路

廉颇闲居魏国多年,浑身难受,也想回国效力。他见赵使来探望他,非常开心。

为证明自己,廉颇在赵使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耍了几下,表示自己还很年轻。

但赵使收了郭开的重贿,一心不想让廉颇回来。于是他回国后这样对赵悼襄王报告:

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他和我坐在一起,

不一会儿就拉了三泡屎

赵王认为廉颇真的老了,失望之下,不再召他,廉颇也因此失去再为国效力的机会。

楚考烈王听说廉颇在魏国闲得发毛,暗中派人挖他去楚国。

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但没什么战功,不时感慨:“我还是想用赵国人啊。”

廉颇最终死在楚国国都寿春。十几年后,赵国被秦所灭

松鼠父子读战国:魏王为什么要闲置廉颇?

小松鼠问:“赵悼襄王为什么一登基,就要用乐乘取代廉颇呢?”

松鼠爸爸答: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般来说,上一代君王宠信的老臣,很少被下一代君王喜欢和重用,因为新君担心驾驭不了他。廉颇是三朝元老,又非常有个性,赵悼襄王对他应该颇为忌惮,

自然希望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取代他

。”

“魏安釐王为什么对前来投奔的廉颇,只收留不重用?”

“魏安釐王是魏国倒数第三任国君,自即位起,国力衰微,大部分时间都活在强秦的阴影下。

魏王难有大作为,加上顾忌魏赵关系,不敢对廉颇放手重用,所以不得不闲置他

。”

“那廉颇在楚国说他‘

还是想用赵国人

’,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猜有几种可能

。一是楚考烈王跟魏安釐王一样,只把他当名将供着,实质并不重视,廉颇这个将军没什么实权;二是楚国的将士或许欺负他是外国职业经理人或年龄大,没人听他的;三是

可能廉颇认为楚国士兵战场表现不如赵军勇猛

,心里很失望。

相比之下,廉颇当然觉得

还是赵国军人好用

。”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Flyme 5 For PRO 5抢先体验活动
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

Flyme 5 For PRO 5抢先体验活动

08-14 阅读 2430
邺城遗址
365bet官网ribo88

邺城遗址

07-28 阅读 5730